在日本和台灣都有高人氣的女星,人稱「微笑女神」的竹內結子不久前驚爆自殺身亡,死訊可說是震撼各界。由於其近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照顧孩子壓力大,除晚上睡不好外,感冒也始終無法痊癒,讓她覺得很辛苦,故外界猜測這起輕生事件和產後憂鬱有密切關聯。

其實大部分的婦女在分娩後都會出現「產後情緒低落」,覺得疲倦、焦慮、暴躁、易流淚、失眠、常做噩夢等,但一般只持續幾天,多休息和親友關懷就會沒事。然而,大約有兩成的媽咪在產後一個月內會出現莫名的沮喪,凡事喪失興趣,心中始終充斥無望、自責、罪惡等感受,甚至會想要自傷,此時就要留意「產後憂鬱症」纏身了。

產後憂鬱症的肇因主要是體內荷爾蒙變化,但一份前些時後發表在國外知名期刊《學術兒科》(Academic Pediatrics的報告指出,照顧高需求寶寶會讓媽咪更容易得產後憂鬱症,值得新手父母們參考。

所謂「高需求寶寶」係指小朋友健康狀況良好,但卻極度敏感,除比較淺眠,一有風吹草動就會醒來哭鬧外,平時也很黏人,總是要人家抱,對分離警覺性高。由於無法自行安撫,需要家長高度關注。

研究由服務於美國密西根大學醫學院的兒科副教授布勒吉‧埃達甘沙阿(Prachi Edlagan Shah醫師所主持,其領導的團隊針對一項國內大規模的調查(註:孩童早期縱貫性研究,共有8200個家庭接受問卷訪談)所獲數據資料進行分析,目的在探討孩子若是屬於很「番」的高需求寶寶,對母親罹患產後憂鬱症可能會帶來的影響。

結果發現,照顧高需求寶寶的媽咪,往後出現產後憂鬱的風險是照顧天使寶寶(註:乖巧的孩子)的兩倍,且不管有無早產都一樣。

探究原由,研究者表示高需求寶寶動不動就哭鬧,媽咪無論怎麼做似乎都不對,花費許多精力和時間照顧,卻還是很難搞定,長期下來容易讓人精神耗弱。最重要的是,強烈的挫折感會助長憂鬱產生。

有鑑於此,如果新生兒屬於反覆無常的高需求寶寶,造成家長在照顧上「壓力山大」,專家建議可採以下幾個方法,有助改善現狀:

◎確認安全:

查明孩子哭鬧的原因(例如飢餓、便溺、衣物質料不舒服、發燒等),若檢查下來一切正常,那就再用其他方法來安撫。

◎保持冷靜:

聽到孩子在哭難免會緊張,若是安全無虞,儘量放鬆心情,溫柔以對,否則焦躁情緒會透過言行傳遞,反讓孩子更加失控。

◎多元刺激:

提供各種感覺的刺激,幫助孩子能適應周遭環境。比方說多幫孩子按摩,給予大面積的觸壓,以及對著說話、播放音樂等。

◎尋求支援:

在網路上有很多相關教養資訊供檢索,也可加入社團和其他家長經驗交流,或是詢問醫師的意見。另外,媽咪切勿把照顧責任都攬在身上,應適時讓其他家人替手,讓自己有喘息的機會。

 

在日本和台灣都有高人氣的女星,人稱「微笑女神」的竹內結子不久前驚爆自殺身亡,死訊可說是震撼各界。由於其近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照顧孩子壓力大,除晚上睡不好外,感冒也始終無法痊癒,讓她覺得很辛苦,故外界猜測這起輕生事件和產後憂鬱有密切關聯。

其實大部分的婦女在分娩後都會出現「產後情緒低落」,覺得疲倦、焦慮、暴躁、易流淚、失眠、常做噩夢等,但一般只持續幾天,多休息和親友關懷就會沒事。然而,大約有兩成的媽咪在產後一個月內會出現莫名的沮喪,凡事喪失興趣,心中始終充斥無望、自責、罪惡等感受,甚至會想要自傷,此時就要留意「產後憂鬱症」纏身了。

產後憂鬱症的肇因主要是體內荷爾蒙變化,但一份前些時後發表在國外知名期刊《學術兒科》(Academic Pediatrics的報告指出,照顧高需求寶寶會讓媽咪更容易得產後憂鬱症,值得新手父母們參考。

所謂「高需求寶寶」係指小朋友健康狀況良好,但卻極度敏感,除比較淺眠,一有風吹草動就會醒來哭鬧外,平時也很黏人,總是要人家抱,對分離警覺性高。由於無法自行安撫,需要家長高度關注。

研究由服務於美國密西根大學醫學院的兒科副教授布勒吉‧埃達甘沙阿(Prachi Edlagan Shah醫師所主持,其領導的團隊針對一項國內大規模的調查(註:孩童早期縱貫性研究,共有8200個家庭接受問卷訪談)所獲數據資料進行分析,目的在探討孩子若是屬於很「番」的高需求寶寶,對母親罹患產後憂鬱症可能會帶來的影響。

結果發現,照顧高需求寶寶的媽咪,往後出現產後憂鬱的風險是照顧天使寶寶(註:乖巧的孩子)的兩倍,且不管有無早產都一樣。

探究原由,研究者表示高需求寶寶動不動就哭鬧,媽咪無論怎麼做似乎都不對,花費許多精力和時間照顧,卻還是很難搞定,長期下來容易讓人精神耗弱。最重要的是,強烈的挫折感會助長憂鬱產生。

有鑑於此,如果新生兒屬於反覆無常的高需求寶寶,造成家長在照顧上「壓力山大」,專家建議可採以下幾個方法,有助改善現狀:

◎確認安全:

查明孩子哭鬧的原因(例如飢餓、便溺、衣物質料不舒服、發燒等),若檢查下來一切正常,那就再用其他方法來安撫。

◎保持冷靜:

聽到孩子在哭難免會緊張,若是安全無虞,儘量放鬆心情,溫柔以對,否則焦躁情緒會透過言行傳遞,反讓孩子更加失控。

◎多元刺激:

提供各種感覺的刺激,幫助孩子能適應周遭環境。比方說多幫孩子按摩,給予大面積的觸壓,以及對著說話、播放音樂等。

◎尋求支援:

在網路上有很多相關教養資訊供檢索,也可加入社團和其他家長經驗交流,或是詢問醫師的意見。另外,媽咪切勿把照顧責任都攬在身上,應適時讓其他家人替手,讓自己有喘息的機會。